1. 基础架构 (Architecture)

研究门槛
创新空间
实用程度
🎯 锐评
这是神仙打架的领域。Transformer之后,真正有影响力的架构创新(Mamba、RWKV等)基本都来自顶尖实验室。研究生除非有极强的理论功底+大量算力,否则很难做出有意义的贡献。不推荐作为主方向,但可以关注specific场景的架构优化。
⚠️ 劣势/坑点
  • 门槛极高,需要顶尖数学功底
  • 算力需求巨大
  • 竞争对手都是顶级实验室
👤 适合人群:数学功底极强 + 充足GPU资源 + 博士/博后级别
💾

2. 预训练 (Pre-training)

研究门槛
创新空间
实用程度
🎯 锐评
烧钱的游戏。从零预训练一个有竞争力的模型需要数百万美元算力。对研究生来说基本是看戏,除非你在OpenAI/Anthropic实习。可以研究小规模的预训练策略、数据配方的理论研究、或Continual pre-training。
⚠️ 劣势/坑点
  • 需要数百万美元级算力投入
  • 研究生基本没有机会
  • 创新空间被大厂垄断
👤 适合人群:大厂研究员 + 百万级经费的PI
📈

3. 后训练 (PEFT/DPO/GRPO)

研究门槛
创新空间
实用程度
🎯 锐评
研究生的黄金赛道!这是目前最活跃、最实用的方向。PEFT (LoRA等)技术成熟但仍有优化空间,DPO/RLHF理论和实践都在快速发展。算力需求相对低、工业界需求大、容易出论文、好找工作。
✅ 优势
  • 算力需求适中
  • 工业界需求旺盛
  • 容易产出论文
  • 就业前景好
⚠️ 劣势/坑点
  • 竞争激烈
  • 要避免incremental work
👤 适合人群:绝大多数研究生,特别是想兼顾学术和工业的
🛡️

4. 大模型安全 (LLM Safety)

研究门槛
创新空间
实用程度
🎯 锐评
未来的蓝海。随着LLM部署规模扩大,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:Jailbreak攻击与防御、Alignment tax、Privacy leakage、Adversarial robustness、Red teaming等都是热点。
✅ 优势
  • 研究价值极高
  • 相对冷门,竞争小
  • 工业界重视度上升
  • 关系到AI治理
⚠️ 劣势/坑点
  • 需要跨学科知识(安全+伦理+法律)
👤 适合人群:对安全/伦理感兴趣 + 有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生
📚

5. RAG + 知识图谱

研究门槛
创新空间
实用程度
🎯 锐评
最接地气的方向。RAG技术已成为企业标配,但仍有很多优化空间(retrieval质量、多跳推理、factuality)。知识图谱+LLM融合是热点(GraphRAG、知识编辑)。真正在解决实际问题。
✅ 优势
  • 工业界需求极大
  • 快速产出实用系统
  • 容易找企业合作
  • 算力需求适中
⚠️ 劣势/坑点
  • 偏工程向
  • 理论创新空间相对有限
👤 适合人群:想做应用型研究 + 毕业后进工业界的研究生
🔬

6. 领域数据集合成

研究门槛
创新空间
实用程度
🎯 锐评
被低估的宝藏方向!高质量数据才是LLM的命门。教育、医疗、心理学等垂直领域严重缺数据,Synthetic data generation是解决方案。Self-instruct、Evol-Instruct等方法仍在快速发展。
✅ 优势
  • 跨学科合作机会多
  • 对vertical深耕可建立壁垒
  • 论文+应用两不误
  • 可结合domain knowledge
⚠️ 劣势/坑点
  • 数据质量控制是难题
👤 适合人群:有domain knowledge + 对某个vertical感兴趣的研究生
💡

建议总结

✅ 最推荐组合
  • 后训练(PEFT/DPO) - 快速产出成果
  • RAG + 领域知识 - 接地气且实用
  • 领域数据合成 - 建立长期壁垒
❌ 避开的坑
  • 基础架构 - 门槛太高,神仙打架
  • 预训练 - 纯烧钱游戏
  • 纯incremental工作 - 价值有限
🎯 实用策略
先选一个能快速出成果的方向站稳脚跟(RAG/后训练),再逐步深入到更有理论深度的方向(安全/数据合成)。考虑PhD funding proposal的alignment,结合自己的背景优势。
📌 基于当前AI研究趋势 · 研究生视角 · 2025版
1 / 7